可能很多人對於學習一件事情會覺得只要有投入時間就能有所收穫
常常很害怕學生上了幾個月的課就說:感覺進步不多
大多來﹝跟我﹞學琴的人幾乎都是高中至社會人士
平常能擠出的練琴時間其實不太多
一個禮拜可能練習4個小時﹝平均一天半個小時﹞就算很了不起了
根據一萬個小時成為大師的定律,這一萬個小時指的是「不間斷而且刻意」的練習模式
每個專業還會有不同的時間差異
年齡或練習的效率也會有所差別
有一些專業越晚學習會需要花越多時間去練習
而且必須是全心投入在其中的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一萬個小時定律」的相關文章
裡面有提到即使是天才莫札特,作曲十幾年才寫出幾部偉大的作品
這些古典音樂大師是歷經多少時間在作曲或是演奏練習上
有幾百幾千部作品出產
如果從零開始學琴,要成為大師
恩......我們目標先不定這麼高,半個大師就好
5000個小時
假設一年365天都不間斷在練琴(一天如果平均花一個小時練習)
5000 ÷ 365 = 13.6986......
起碼要13年才能成為半個大師
更別提有許多專業裡面又包含其他專業
比如學習爵士樂,你必須有:
1. 良好的節奏感 → 一個鼓手
2. 良好的彈奏技巧 → 一個古典鋼琴家
3. 厲害的即興需要豐富的樂理知識及練習 → 一個專業理論家
若是以學習流行鋼琴這種被簡化過比較能速成的專業來說
我覺得起碼也要1/3個一萬小時才能有比較像樣的成績
3333 ÷ 365 = 9.1315......
少說九年以上,假設真的非常勤奮一天平均練習四個小時
這裡仍然想強調不是光是練習就可以,還必須是正確且有效率的練習模式
也要花兩年多的時間把這個專業學好
即使是一位流行鋼琴家,也需要良好的節奏感、彈奏技巧及樂理知識
然而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還是需要一萬個小時甚至更多的練習
所以這把尺可以讓自己好好的衡量一下要付出的努力大概是多少
學習在於熱忱,這些數據化的東西其實看起來很可怕
倘若你已經具有一定的熱忱,這些『要練多久』的事情就可以不需要去管了
這篇主要是想送給『覺得學了這麼久我怎麼一直沒再進步』的你
其實只要你有持續地在練習,你會看見進步的
平時練習可以先設定一些比較短期的目標去執行
比如:先將五十個和弦背熟,並且能在鋼琴上彈出來
或是認識六個大調之類的
學如初出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
惰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