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學習的時候常常會有失去熱情的時候,

或是明明剛開始學習時都很有熱忱,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感覺疲乏,失去動力。

這是很常見的,有人會說這就是所謂的「三分鐘熱度」,但我們都不想被冠上這個名號。

最近剛好讀了一本書叫做《超速學習》作者: Scott H. Young

必須坦誠說這本書我還沒讀完,因為前半段有些故事對我來說有點難咀嚼。

先不論這本書的故事是不是說得好,裡面有一些觀點對於「學習」確實是非常重要的,

超速學習追求的並不是精簡學習的內容,而是做高效率和高強度的學習

我們往往在學習前設定太大的藍圖,一項專業有太多需要專精學習的項目,這也容易導致我們在開始學習的階段就想放棄。

比如學習一種語言,有聽、說、讀、寫,每一項都是相對艱難的,

假設去補習班說要報名英文課程,一般都會被推薦:會話課、寫作課、文法課或是翻譯課。

我們常常被寄望這種全方位的學習模式,最後卻什麼都學不好。

所以在學習前應該先設定一個單一項目作為目標,比如有些人使用語言就是想用來「說」的,

那就直接從「說」開始下手,有人會反駁說:「腦海中沒有單字要怎麼說?」「學習語言怎麼可能不從認文字開始?」

別忘了我們有許多方言都是沒有文字的,像是:台語、客家語。

襁褓中的我們學習語言也是從說開始學起,

若設定以「生活會話」為首要目標,就可以再縮小範圍,只專注在生活上的物品單字發音。

可以利用現在的網路資源,像是:Google翻譯、Youtube,特別專攻生活用語,

想要會「說」就直接開始「說」,書中有特別提到說到想學的母語國家待三個月,

但這個方法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選擇自己能比較容易達到的方式去執行,

最重要的是先專注在小範圍的目標,並且專精學習也有利於之後再擴大範圍學習上的效率。

因此,當遇到瓶頸時,把學習的範圍縮小除了可以增加學習效率,也可以獲得成就感。

 

再來是沉浸式的學習方式,這也是讓學習能持續維持熱度的好辦法,

許多學生們在學習爵士鋼琴,最缺乏的幾乎都是「聽」的部分。

事實上,「聽」的重要性可能就佔了學習項目的50分(如果滿分是100分的話)

過去我在學習爵士音樂的階段也會遇到失去動力的時候,

就是因為「平常會聽的音樂已經聽膩了」「生活中已經沒能再發掘讓人驚喜的音樂」

通常這種時候就必須得「主動去找了」,為了讓自己沉浸在爵士音樂裡面,就必須多方搜尋各種爵士音樂來聽。

首先可以先針對樂手(附上Youtube連結)

如果喜歡鋼琴的話,可以搜尋 Bill EvansKeith JarrettTommy FlanaganOscar Peterson......等等。

你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找到:100位爵士鋼琴家

或是我私人推薦:Hiromi Uehara 上原廣美Masahiro Sayama 佐山雅弘Yohan KimAlexander JoeyHiroko Kokubu 国府弘子

Tsuyoshi Yamamoto 山本剛Jacob KollerChihiro Yamanaka 山中千尋Makoto Ozone 小曾根真

喜歡聽Saxophone的人可以搜尋:Charlie ParkerWayne Shorter

或是剛剛這個網站上也有:100位爵士薩克斯風手

還有大家可能都聽過的:小林香織矢野沙織

各種樂器都能輕易搜尋到。

 

或是搜尋歌曲

爵士標準曲目1000首Wiki List of Jazz Standards

光是用關鍵字搜尋Jazz Standard List就可以找到大量資料

這樣從推薦列裡挑出一些到Youtube聽聽看,

我通常花上好幾個小時都沉浸在爵士音樂裡面,一般都會有很多收穫,

漸漸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之後,就可以開始把學習範圍縮小!

喜歡同一首歌,就聽很多不同樂手甚至是素人的版本,進而學習不同彈奏方式

或是喜歡同一個樂手,就去聽他不同曲目的詮釋方式,學習該樂手的觸鍵、編曲風格等等

以這兩種方式去拓展聆聽音樂的範圍也可以很快的增加自己對於爵士樂理解的深度。

 

讓自己的生活持續沉浸在爵士音樂裡面就可以維持住學習的熱情。

之前有一個學生本來從古典要跳巢到爵士音樂,

後來某天,一時興起開始突然聽了大量的李斯特,又回去開始瘋狂練古典鋼琴。

想學習一項技能就讓自己的生活周遭都是它,漸漸耳濡目染之下增進學習效率又可以保持熱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zz 爵士鋼琴 的頭像
    Jazz 爵士鋼琴

    阿翔老師的爵士鋼琴與作曲部落格

    Jazz 爵士鋼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